2)序章_1640四海扬帆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门大体完整,能维持朝廷的架子。撤退中,很多臣子绝望了,挂印而去,朝廷自此星散。

  马宝不愿投降,也没追随皇帝去南宁,与多数将军一样,率残军入山打游击,等待时机。

  肇庆参将宋裕昆以城守营投降鞑靼人,李元胤终不能抗,率残军撤离肇庆,追赶皇帝的步伐,向南宁撤退。

  德庆州总兵董方策原打算率亲军入罗定州山中,与罗定总兵广东人罗成基会和,继续在山区坚持抗战,一封来自贺州的信让他改变了主意。

  方以智站在山顶,看着江面上混乱的船队,满心悲凉。清风拂过,吹起他的僧衣。

  方以智双膝盖跪倒,恭恭敬敬磕了三个头,与永历诀别,转身向南而去。

  ……

  桂林城东南直线距离80公里,桂江下游平乐府。

  鞑靼广西提督马蛟麟的前锋骑兵已抵平乐外围。

  广西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本土明军焦琏部驻扎于此,挡住鞑靼兵南下大道。

  瞿式耜、张同敞被俘后,对这个南明文天祥一般的人物,孔有德起先倒也比较优待。可瞿式耜一心求死,他派人给焦琏送信,约再复桂林,信在过城门时被鞑靼兵搜出。瞿式耜、张同敞求仁得仁,在桂林就义。

  焦琏得知消息,仰天长叹,“瞿公骄客兵,轻腹心,终有此祸。”

  平乐总兵朱旻如问道:“宣国公,接下来我们怎么办?”

  焦琏摇摇头,“宗臣,事已不可为,但我们现在还不能死。”

  “是,国公。”

  “你带3000兵守住平乐,我回五屯屯田千户所(梧州府境内所城)治兵,看住你的后路。”

  朱旻如一笑,“国公,其实无所谓后路,我会与平乐城共存亡。”

  焦琏默然良久,轻轻拍了拍朱旻如的肩膀,“好兄弟。”

  南明中央仅剩桂南半个省,从桂北下桂南有2条道路。

  一条是桂江转西江干流浔江的水路,一条是经柳州府翻昆仑关的官道。

  水运是正路,昆仑关是奇路。历代攻邕浔地区,都是以大军沿桂江向下打吸住对手主力,再以奇兵下昆仑关。

  平乐城西城墙控扼桂江江面。从平乐南下梧州再无坚城可守,朱旻如守在平乐,屏蔽掉鞑靼人最主要的进攻轴线,他守得越久,永历在南宁喘息的时间越长。

  梧州失守是迟早的事,焦琏退到五屯所,卡住西江干流,挡住广东方向攻来的鞑靼兵。

  这样再加上柳州等地的御滇营、楚军守住昆仑关,永历皇帝至少还能保住半个广西。

  焦琏还是小将时,就从张献忠手里救出还是郡王的永历天子,算是皇帝藩邸旧识。永历与焦琏感情非常深厚,焦琏也是永历唯一真正信任的外镇军将。

  对这份知遇之恩,焦琏早就准备好以死报之。只可惜因为与御滇营械斗,焦琏部下三个勇将有两个死于明军自己人之手,他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ushu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