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第二章 林家人_茶经残卷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人,我琢磨既然都知道他们住哪儿了,为什么不直接去拜访。廖老二老谋深算,叫我别浪费力气,还说我这样大摇大摆地去问,林家人肯定闭门不见。木清香也想去见一见林家人,廖老二叫我们别心急,一个月后会是冬季补茶时节,那时候各地茶人会到茶乡收茶,我们混入收茶人的队伍里,林家人比较不容易起疑心。否则,忽然有一个茶人来访,林家人肯定躲都躲不及。

  关于林家人的情况,廖老二说那户人家大有名气啊,那个老茶痴去世后,有百来位茶人还去送葬了呢。据说,林家原本不在福建武夷山,而是在抗日战争爆发后迁过去的。

  那时候,基于战事紧张,1938年10月,福建省茶业改良场从地处沿海的福安搬到武夷山,由茶学泰斗张天福先生出任场长。1940年,福建省政府与中国茶叶公司在武夷山创办了示范茶厂,一年后又改为茶叶研究所,吸引了一群茶学专家,林家人就是其中一员。

  林家枝繁叶贸,有的继续做学术研究,有的做起了茶叶生意。林家生意越做越大,文革时都没受到重创,反而家业更大了。坊间里,大家都说武夷山蕴涵天地灵气,林家人沾了那些灵气,因此顺风顺水。此话不假,林家人现在四世同堂,家业庞大,多年来没有遇到波折,羡煞旁人。硬要说不走运的一次,那就得算上林茶痴因为茶壶的垢被洗掉,活活被气死的事情。

  廖老二见过林茶痴几面,虽然没啥交情,但听过不少林茶痴的故事。林茶痴原名林茗,去世时已过70,自小在茶乡武夷山长大。林茗是林家人里最有传奇色彩的一位,他以前排斥家人安排,对做生意提不起一点儿兴趣,一直在茶叶研究所工作。茶叶研究所是什么啊,在世人眼中,不过是mark/mark骗国家财政、可有可无的机构。可林茗却不那么认为,一心做他的茶叶研究,家人的话都听不进去。

  在文革前,林茗却像换了个人似的,主动请辞,退出了茶叶研究所,不论领导如何挽留。自此,经过了文革的沉淀后,林茗就走上了茶商的道路,并成为了林家里的一把手。林家老人皆为寿终正寝,惟独林茗因茶壶之事被气死,此事也对林家产生了不小的打击。现在,林家的一把手是林茗的弟弟,他财大气粗,不像林茗那么平易近人。因为臭脾气的关系,得罪了很多人,现在林家的生意也是日落西山了。

  廖老二一早计划好了,要去武夷山收茶,同行的还有一位江西老表。当知道我有意去拜访林家,廖老二与我一拍即合,让我当个小跟班,去探探林家的底细。

  一个月后,我和廖老二准备好去福建了,木清香却不与我们同行,说是要去见一个朋友。我大感意外,木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ushu9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